應當有承認“泡沫式空城”的勇氣
發布時間:2013-09-05 新聞來源:重慶晨報
近日,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城市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熱衷于造“新城”,動輒規劃數十平方公里的新區、新城。不可否認,城鎮化進程使更多人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然而,由于缺乏合理規劃,不少“新城”成為“空城”。房地產泡沫蔓延的風險、土地資源浪費的陰影、過分依賴土地財政的隱憂,也漸漸浮現。(9月3日《人民日報》)
“白天不見人,晚上不亮燈”。中國房地產開發中的泡沫現象,終于從坊間熱議坐實為權威定論。換言之,我們終于不再諱言“空城現象”了。前不久,某財經媒體對鄂爾多斯的空城曝光后,又對江蘇常州、湖北十堰等地出現的“鬼城”、“睡城”調查發現,房地產市場泡沫大有從一線城市向內地三線城市和小縣城蔓延之勢。隨后,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課題組證實了城市建設“貪大求全”之風,調查結果顯示,144個地級城市,平均每個規劃建設約1.5個新城新區。
承認泡沫式“空城”,一方面,這是中國房地產業正面臨的現實,諱疾忌醫只會自受其害。根據IMF測算,我國人均收入尚不及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但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超過了紐約和倫敦。如果房地產價格泡沫破裂,不僅會因巨額不良貸款而損害金融業的正常運行,而且也會對實體經濟和國家財政造成破壞性沖擊。
另一方面,空置率與投資熱情形成中國式地產悖論。此前有報道稱,中國空置房可供2億人居住,據此,可以推算出中國住房空置率至少超過30%。與此同時,胡潤研究院《2013年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的調查數據顯示,仍有64%的中國富豪表示將房地產作為投資首選,這一比例已連續四年超過60%。悖論的背后,意味著調控“空城”的巨大難度。
承認“空城”,天不會塌下來。更大的價值在于三個層面:一是警醒房地產行業不能盲目突飛猛進。中原地產數據顯示,上半年十大標桿房企國內外融資額超過459.6億元,同比增長75.6%,已經超過了2012年的總和;近期房地產企業股權再融資放開,也被業內解讀為房企融資環境轉暖。如果地產增速繼續遠遠地甩開了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的步伐,遲早要有人為崩盤的利潤鏈埋單。
二是提醒我們究竟要不要早點刺破地產泡沫。以溫州為例,2012年溫州房價大跳水,部分樓盤降幅高達40%。與2009年、2010年的最高位時相比,基本回調了三四成。泡沫被戳破,地方壓力可以想見。但是,一個共識是肯定的,早點戳破總比放任泡沫膨脹要好。承認矛盾,才有可能去悉心解決矛盾。
三是為宏調政策轉身提供證據與思考。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包括北京、上海在內的7個城市近一年成交的二手房空置率達到46.1%。盡管數據遭到各方質疑,但更多聲音還是認為,新建商品房及二手房的空置現狀,或將倒逼房產稅盡快落地。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積極穩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強調城鎮化的核心在“人”而不在“城”,既是為城市地產及債務金融風險兜底,更是為經濟社會的系統安全校準方向。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