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洋建筑:莫讓文化在精神自慰中迷失
發布時間:2013-08-05 新聞來源:一覽設計英才網
法國埃菲爾鐵塔縮小了三分之二在杭州站穩了腳跟,英國倫敦塔橋也在蘇州搭起了她的“姊妹橋”,甚至連奧地利哈斯塔特小鎮也在廣東惠州有了“孿生兄弟”。近年來,中國大地上各種“世界著名建筑”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
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文化借鑒,只是錯在機械照搬,從而鬧出“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的洋相。也有人認為,這是一種有目的性的嘩眾取寵,以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而筆者認為,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理由,只是問題的片面或表象。其背后根本原因,其實就是國人一貫以來的自慰心理在這里再度放大,并展現得一覽無余。
長期以來,中國人一直以崇洋媚外“聞名于世”,“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在國人的意識里總是揮之不去。山寨蘋果機,山寨LV包,山寨愛馬仕皮帶,各種山寨貨橫行中國,就是最好的鐵證:人們總是以一種
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來滿足心中的欲望,滿足那種“可望而不可即”的虛榮心態。
然而,當各種山寨洋建筑橫行中國的時候,著名設計師扎哈·哈迪德憤怒了,并稱要將重慶山寨自己望京SOHO創意的仿建者訴諸法律。顯然人家已經坐不住了,那么中國人自己難道還要掩耳盜鈴嗎?美國《赫芬頓郵報》記者博斯克就曾說:中國之所以要造這些房子,并不是炫耀財富,而是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這是要向世界說明,“別人有的,我們也可以有”。她的分析正與國人長期以來的自慰思想不謀而合。我們愿意花幾個億去山寨一個白宮,山寨一個泰晤士小鎮,不就是一種意淫心態在作怪么?試問,如果不正是這種心理作怪,那為何沒有山寨出委內瑞拉的某一幢建筑,沒有山寨出南非的某一個城鎮,而偏偏都是歐美富裕發達國家的建筑呢?很明顯,山寨洋建筑,這已經不是一種簡單的崇洋媚外的跟風,更是一種文化觀念的扭曲,精神自慰的進一步升級。
事實上,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阿房宮、明清皇宮、趙州橋、懸空寺,無不彰顯著中國古老建筑文化的厚重與藝術價值。難道在建筑技術發達的今天,中國就造不出一幢屬于自己的好建筑,而要走向一味模仿的“死胡同”?事實并非如此,筆者認為,中國不是缺人才,而是缺環境,缺文化。當下中國建筑文化正在被人們普遍的一種自慰心態逐漸淹沒,人們已開始在這種山寨文化的自娛自樂中麻木了自我,迷失了方向。卻殊不知,在外國人的眼里,我們只是在扮演著一個小丑一樣的角色。
芬蘭著名建筑師沙里寧有一句名言:“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的人民在追求什么。”那么,現在看看中國的城市,我們的人民在追求什么?一種狹隘的心理自慰?一種低俗的自我追求?這應該不是我們想要的答案吧!
民族的才是特色的,特色的才是世界的。《最炫民族風》紅遍全球難道是因為它帶有濃郁的西洋風、歐美范嗎?完全不是,而正是鮮明的中國民族特色讓它走向了世界。中國建筑現在也正需要這樣的“民族風”來吹一吹,讓人民醒一醒。少一點阿Q精神,多一點民族精神,多一點創新精神,莫讓我們的文化在精神自慰中漸然迷失。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