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高港江灘濕地 一樹一鳥一天堂
發布時間:2013-10-26 新聞來源:一覽園林英才網
長江蜿蜒萬里,自西向東,流經高港區時突然拐了一個彎,取道向南。歷經江水千百年跌而復漲,在高港區的永安洲鎮造就了一片千畝江灘濕地?v觀這片江灘變遷史,可窺高港貨運貿易發展史。
最先的江灘并不在永安洲,而是在口岸(舊稱柴墟)。柴墟從五代南唐(公元937年)建鎮算起,距今已有千余年歷史。舊時柴墟一度是泰興縣治的所在地,歷史上又一直是天然良港和交通要沖,宋史上也曾載有岳飛“江淮無險可守時,退保柴墟”的記錄。
據韓裕善編撰的《港口地名文化》記載,元末,朱元璋部將徐達,為了攻打駐泰州、高郵等地的張士誠部,疏浚拓寬了濟川河(后更名為南官河)。這條河道后來為泰州里下河地區和鹽阜地區的商賈往來,提供了最經濟的捷徑航道,溝通了長江南北的運輸。因內河港口運輸業發達,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柴墟更名為口岸。
清朝年間,口岸鎮為蘇北最大的木材集散地,港口運輸盛極百年,蘇北“小上海”的美名響徹大江南北。
從清乾隆時期至嘉慶的近百年間,隨著江中水域逐漸淤漲了13個沙洲,口岸江灘不斷淤漲延伸,失去西枕長江之勢,最終形成了永安洲江灘。
規劃建設:剛建成的觀景平臺直達江面
明代之前,柴墟江邊建有望江樓一座,是江邊賞景最佳處所。“風鼓宏濤滿渡頭,蕭蕭江閣幾經秋。無邊浪影侵簾動,不盡潮聲入幕愁。拍岸奔騰驚海燕,兼天激蕩起沙鷗。澄清有志何時遂,極目東南十二州。”清代柴墟文人《江閣驚濤》一詩為古代大江風貌繪制了一幅壯美的圖畫。
滄海桑田,世事變遷,望江樓早已湮沒于歷史歲月中。但在新的規劃建設中,這片江灘濕地旁,將崛起海軍主題公園、大橋濕地公園等四座現代化的城市主題公園。當你步入其中,不僅能賞大江美景,還能感受唐代詩人張若虛的名詩《春江花月夜》所描繪的如夢境一般的江畔美景。
8月,記者驅車從高港大道經迎江路,一路直達江面的觀景平臺。在這座剛建成的平臺上遠眺四周,浩渺的江水、搖曳的蘆葦、飛翔的鷺鳥……濱江之美盡收眼底。
要想欣賞原生態的江灘濕地,還有一條捷徑,就是近期部分完工的臨江路。東西走向的臨江路位于長江江堤上,約七八米寬,全長4.6公里的道路已經建成3.5公里。該道路本身就是一條景觀大道,道路兩旁寬闊的綠化帶里種植了柳樹、桃樹、鳶尾等諸多花草樹木,想必到了春天,定是一番桃紅柳綠。道路下方就是一望無邊的江灘濕地,沿路漫步,蘆葦搖曳和鷺鳥齊飛的濕地風貌可盡收眼底。
一走近濕地,就是滿眼的綠色,綠樹、綠草、碧水,那種沁人心脾的感覺,能讓人的心靈立時變得自由起來,就如同生活在這里的那些鳥兒、那些魚兒。
這片江灘濕地葦密林茂、人跡罕至,儼然已是鳥的天堂。在路邊遠眺,不經意間,一群群野鴨神氣地從蘆葦叢中鉆出,橫穿過“水洼”,消失在另一片蘆葦蕩中。如果要更近地偷窺鳥兒隱私,也可以用蘆葦掩護。這里的蘆葦足有一人多高,長勢既濃且密,有了它的掩護,就可以近窺美麗的鷺鳥一族了。悄悄走進蘆葦叢,不遠處,灰鷺、白鷺總會三三兩兩地啪嗒啪嗒地出現,然后又啪嗒啪嗒地遠去。鷺群悠閑地在濕地上散步、啄食,遠遠望去,是萬綠叢中一點白了。在濕地水洼邊,偶爾有一只飛起,伴隨著嗷嗷的鳴叫聲,細長的足在水面劃起的漣漪緩緩地泛開來。
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大量鳥類繁衍生息,據觀測統計,目前常年棲息濕地的白鷺數量已達萬只,其他如野鴿子、喜鵲、鴛鴦、鳶、雀鷹、野雞等鳥類有近百種,成為名副其實的“鳥類天堂”。
附近的三水廠負責人一直強調說這里的水質很好。走近江邊之后,發現這里的水確實清可見底,而且有小魚在水中游弋,一見人影,便鉆進水草中,讓人不禁想起“水清魚讀月”的經典詩句來。
運氣好的話,在濕地旁的江面上還可以看到江豚。當地漁民王福德說,在附近江面,漁民們近兩年來多次發現江豚嬉戲的場景。此前,他就親眼目睹3頭江豚跳出水面翻騰追逐的有趣場景。“這也說明附近水質和環境較好,成為江豚樂居的港灣。”
本文章由一覽園林英才網提供(http://yl.tmjob88.com/)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