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軍轉民”
發布時間:2013-07-19 新聞來源:一覽測繪英才網
近日,我國就自己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轉入民用進行用了激烈的探討,北斗系統一直為我國軍用,具有很強的封閉性,相對于美國的GPS系統來說發展比較緩慢,這與是否轉為民用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如果轉為民用,北斗系統的問題將會被反映出來,可以加快該系統的發展。也相對于只有軍用的系統少走不少彎路。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BeiDou(COMPASS)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是中國正在實施的自主研發、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縮寫為BDS[1-2],與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盟的伽利略系統兼容共用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并稱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012年12月27日起提供連續導航定位與授時服務。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端、地面端和用戶端三部分組成。空間端包括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地面端包括主控站、注入站和監測站等若干個地面站。用戶端由北斗用戶終端以及與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歐盟“伽利略”(GALILEO)等其他衛星導航系統兼容的終端組成。中國此前已成功發射四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和十六顆北斗導航衛星(其中,北斗-1A已經結束任務),將在系統組網和試驗基礎上,逐步擴展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目標是建成獨立自主、開放兼容、技術先進、穩定可靠覆蓋全球的導航定位系統。但是目前,我國導航與位置服務的核心技術尚不完備,制約了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智研咨詢數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要重點解決技術瓶頸,主要是突破三大核心技術:泛在精確定位、全息導航地圖、智能位置服務;開展三類應用示范:研制導航與位置服務應用系統,開展公眾、行業及區域應用示范,為政府、企業、公眾用戶隨時提供所需內容豐富的位置信息服務;構建一個體系框架:面向未來導航與位置服務需求,構建國家定位導航授時體系框架。因為測繪招聘所以我們要投入民用,解決大量的問題,目前,北斗衛星系統已經對東南亞實現全覆蓋。中國科技部2013年4月份表示,老撾和文萊將通過研究與合作協議初步采用該導航系統。3月底,泰國和中國簽署了類似協議,泰國成為中國國產導航系統的首個海外顧客。
今天的中國在重復美國的道路。目前,軍用技術轉民用主要集中在電子、航空航天和核電領域。有資料顯示,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啟動20年來,2000余項航天技術成果被應用于國民經濟各部門,1100余種新材料的批量生產受益于航天科技“軍轉民”應用。核電領域的“軍轉民”應用較早。2006年年末,測繪招聘國家發改委就宣布,國家核電技術招標機構選擇美國西屋電氣公司和肖工程公司(Shaw Group)聯合體作為優先中標方,中國將引進西屋電氣的AP1000技術。美國西屋的AP1000技術來源是美國軍事用核潛艇的建設技術。“美國議會對這項技術向中國轉讓一事非常糾結,不斷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我們為什么要把最好的軍事技術輸出中國。’”國際核電技術公司董事長王炳華向記者回憶,“最后西屋公司的高層向美國議會保證,更新更好的技術保障美國軍事能力的領先,中美的合作才最終得以實現。所以只有結合實際,聯系群眾,北斗系統才會更好更快的發展。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