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可借鑒美國建設“海綿城市”
發布時間:2013-10-28 新聞來源:中國建筑報道網
今年,廈門多次遭遇特大暴雨襲擊,不但“全城看海”,還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城市建設應該怎樣調整,才能有效應對暴雨洪水?昨日在廈門召開的極端暴雨事件和防洪減災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國際著名水文氣象專家林炳章教授建議,廈門可借鑒美國經驗,建設一座“海綿城市”。
林炳章是廈門人,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水文氣象學院院長、應用水文氣象研究院院長、教授、博導。他還是美國防洪標準制定、防洪區域規劃研究的一位主要領軍人和承擔者。
林炳章從小在廈門長大,1963年才離開廈門,他還記得,1958年廈門也遭遇過罕見的特大暴雨,但城市受淹并不像今年這樣嚴重。
為什么會這樣?他認為,一個重要原因是城市發展太快,原本可以讓雨水滲透的草地、水溝,全部被硬化,變成了馬路、停車場,雨水滲不下去,就造成了積水。
和上世紀相比,現在雨水匯流的速度也比以前更快,因為都市密度大,熱氣徘徊在城市上空形成熱島效應,水汽也集中在城市上方,會帶來比周邊更多的降水。
對于這個問題,林炳章提出,廈門在發展的同時,應注意與大自然的協調,注意保護環境,建小區要考慮積水在當地消化,不要把水放到外面去,“海綿城市”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方向。
林炳章介紹,“海綿城市”的理念,在美國丹佛已經實踐得非常成功,就是在城市的小區里布置若干地塊,用吸水材料建設,作為“海綿體”,平時是市民的休閑公園,暴雨的時候就作為蓄水的地方,這樣可以把水消化在本地,避免匯集到一起形成洪水。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