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巖松:建筑并非權力和資本的紀念碑
發布時間:2013-11-13 新聞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無用”山水定義未來城市
作為建筑設計師,馬巖松出名很早,他身上被貼的標簽也很多:“國內建筑師中標國外標志性建筑第一人”、“國內先鋒前衛建筑師”、“山水城市倡導者”,甚至還有“時尚人士”、“廣告代言人”等。
對于上述種種,馬巖松的理解是:建筑師應該是一個“綜合”職業,除了技術層面,還應該是知識分子、歷史學家、社會學家,甚至還應該是有些烏托邦情懷、對未來有想象的夢想家。因此,馬巖松從不避諱“跨界”。近年來,他頻頻亮相一些重大的財經會議。去年在瑞士舉辦的冬季達沃斯、今年在大連舉辦的夏季達沃斯上,馬巖松都作為演講人向許多政商人士講述他對城市文化建筑的理解。
事實上,馬巖松還有許多建筑設計都沒有被實現,甚至還被貼上了“怪異”的標簽。對此,馬巖松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我做很多東西,不是以實現為目的,實現就要受很多牽制。我認為建筑未來就是這樣,就先畫出來,進而影響現代人的觀念。”
建筑應與人相關
作為建筑師,馬巖松覺得很多時候摩天大樓已經成為現代城市里一個很恐怖的存在,因為這些大樓已經成為權力和資本的紀念碑,和人沒有關系。
馬巖松認為,地標性建筑是商業時代的產物。“以經濟為核心的城市必定會產生CBD(中央商務區),以權力為中心的城市必定會產生‘中央地標’,從人文、環境出發的城市肯定是一個很美的城市。”
曾經有這樣的評述: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建筑師的“夢工廠”,所有在其他國家不可能實現的建筑理念都可能付諸實踐。但是,這些在這個“夢工廠”落地的作品,不見得都是值得推崇的。
對于中央電視臺新大樓,馬巖松直言其是一種“新的帝國式建筑”,相比老的帝國建筑,它更有一種橫空出世的感覺,是一個特殊時代的產物,展現的是力量、權力。
馬巖松表示,一個城市的標志性建筑是所有人會感到自豪的建筑,但為什么許多奧運會場館建筑,包括央視新大樓這樣的標志性建筑,大家都沒感覺,說不上好看不好看,或者不好說?因為“人們反對的不是地標性建筑,而是與他們生活沒有關系的地標性建筑。”馬巖松說。
因為批評這些標志性建筑,有人以為馬巖松“反對商業化”。對此,馬巖松的解釋是:未來城市追求的人文理念與商業化本身并不沖突。“未來的高密度城市也可以以景觀為出發點,而不是一座座用來顯示資本和實力的象征物。”
馬巖松近期再次受到關注,是因為他的MAD建筑事務所中標了比鄰朝陽公園的某地產項目。在這樣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又一新的地標性建筑即將誕生。“馬氏地標”和他所批評的地標有什么不同?馬巖松說,在這個項目里他想創造一個環境,把自然、流水、山谷等等這些城市里不太常見的自然景觀都呈現在這個項目里,用“借景”的方法把朝陽公園的景觀融入到建筑中來。大樓本身像山峰的樣子,也會讓人感覺這是公園的一部分,做到“城市中的山水意境”,體現東方人一種夢想的生活方式。
千城一面:失敗的城市規劃
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人,馬巖松對北京城很有感情。當被問及北京城市發展現狀的時候,馬巖松的回答毫不掩飾:“當然是往更差的發展了。建設新城市的方式是不對的,大規模地拷貝西方建筑,有時候建得還不如西方,還對自己的老城造成破壞。”
馬巖松說,中國的城市已經有過非常輝煌的成就,像老北京這樣的城市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像無錫、蘇州、杭州這樣的城市都有其獨特的人文特色。
然而,中國現代城市“千城一面”的現象已非常普遍。出現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中國自古以來是農耕文明,現代化對中國來說是空白的,中國城鎮化一開始就是照搬美國模式,缺少對自身文化的探討和研究。
在今年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面對在座的天津市政府官員,馬巖松在以“我的山水”為題的演講中毫不避諱地拿出一張天津濱海新區的規劃設計圖與曼哈頓相比。“幾乎一模一樣。”馬巖松說,如果說中國過去30年的建筑還基本處于copy(模仿)階段的話,那么未來中國城市的發展,經濟就不應該放在首位。
“我從來不批評中國的城市化,城市的出現是好事,是人類進步的體現,不能因為我們喜歡鄉村就否定城市。”馬巖松說,但建設城市需要好的規劃,天津濱海新區的規劃有問題,沒能開創一個新時代,處境頗為尷尬。
馬巖松喜歡談山水城市,但這并不意味著他是傳統文化的守護者。他喜歡過去的東西,是因為他們之間有一種情感上的共鳴,他希望在未來的城市中人們可以更多地感受到這種共鳴。
“我們未來的挑戰是亞洲的高密度城市,不可能每一戶都有園林四合院,如何用創造力的思想去創造一種新的建筑文明,是城市規劃者面臨的挑戰。”馬巖松說。
無用之用
馬巖松成名很早,但在成名之前,他“參加過上百次投標競賽,無一獲選”。他并不感到失望:“有時甚至希望業主不要選我的方案,覺得落選的建筑才是好建筑。”
直到現在,還有評論認為馬巖松的建筑設計里有許多沒有用的東西、比如景觀、湖面等。面對使用率降低這樣的問題,馬巖松說:“看似沒用的東西往往很重要。”如果以有用沒用為出發點,那么北海有什么用,景山有什么用,不如推平了全蓋住宅小區。“我們的城市就是一個很有用的東西,最后大家都死在里面,和動物沒什么區別。”
馬巖松表示,現在幾乎所有人都在批判城市。“罵我們自己的文化是很容易的事,也容易得到共鳴,因此批評家相對容易當,但想要做出有建設性的東西是很難的,中國的城市化該怎么走?答案基本空白。”
“山水城市是在高密度城市下一個很創新很有挑戰的想法,接受它的人沒把它當一個生意來做,而是一個作品。”馬巖松說,山水城市代表著一個新的城市文明的到來,應該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百年之后,一個建筑師不可能翻出當年的報紙雜志證明自己是個名人,但是他設計的實實在在的建筑卻是證明自身價值的最好物證。”馬巖松說。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