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就業年”影響顯現 高考專業選擇更趨務實
發布時間:2013-07-18 新聞來源:北京商報
加分“瘦身”、冷熱門專業區分淡化、考生評價更為全面……這些點點滴滴的變化,滲透著2013年“高招”的新變化和新特色。
變化一:就業“引領” 專業冷熱不均
記者采訪發現,今年的“高招”錄取過程中,考生和家長對于專業的選擇更加務實。一些省區市的“高招”負責人表示,在就業“指揮棒”的引領下,冷熱門專業區分趨于淡化,往年的一些熱門專業今年反而冷清不少。
“學校的就業率怎么樣”、“哪些專業將來就業更好一些”……記者在天津前不久舉行的一場50余所國內重點大學咨詢現場見到,“就業好壞”成了很多考生和家長咨詢專業時的首要考慮因素。
“今年,考生和家長的觀念有了更加明顯的新變化,不再一味被學校名氣牽著鼻子走,往往以就業為導向,更看重能學真本事、技術含量高的專業,選擇更加理性,規劃更加現實。”來自北京一所高校的招辦負責人說。家長和考生的選擇,來自現實的就業壓力。今年699萬大學畢業生涌入社會,遭遇“最難就業年”。
來自人社部的消息,未來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規模保持在年均700萬左右。
變化二:加分“瘦身” 起點更加公平
重慶取消網球、藝術體操項目體育尖子加分,河南取消省級奧賽獎加分,浙江取消“三模三電”加分,廣西全面取消省級優秀學生加分……2013年,高考加分政策在多省區市繼續“瘦身”。
浙江省教育考試院數據顯示,憑借學科競賽或者體育項目獲得加分的考生在加分總人數中的占比已不到1%和5%。2013年,山東省在取消省內加分“土政策”后,50余萬報名考生中共有4125人獲得加分資格,其中少數民族考生占94%。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清理并規范升學加分政策”,加分“瘦身”是在用行動回應這一要求。“高考的獎勵類加分,在鼓勵拔尖人才培養的同時必須保證公平。門檻要高、加分要少,才有公信力。”浙江省教育考試院負責人說。
福建省教育考試院副研究員、考試學博士羅立祝指出,隨著各地高考加分更多地“瘦身”,高考加分的“體質”也將更加健康。
變化三:素質“增重” 評價趨于全面
浙江、四川、貴州、甘肅……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將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綜合素質評價報告記錄在考生的電子檔案中,以作為高考錄取時的重要參考,這也是今年許多省區市探索“高招”改革的新特點。
學業水平測試是指現行的高中會考制度,而綜合素質評價則是在高中三年學生成長記錄的基礎上,形成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
記者采訪發現,雖然各省份的會考科目以及綜合素質評價項目、評價標準有所不同,但對于“高招”改革中強化考生全面素質的考察來說,都已邁出了步伐。
海南大學校長李建保說,錄取工作中,將學生的考試成績和素質評價報告提供給高校參考,有助于高校更全面、更科學、多維度地了解、評價和選拔學生,也有利于通過高考“動力”的介入,更好地引導學生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品德修養。
變化四:生源“大戰” 高校各亮絕招
招生尚未啟幕時,生源搶奪戰卻已經彌漫硝煙,一些高校“軟硬兼施”、各亮絕招。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我國高考人數連續5年下降,比2009年少了108萬考生。與此同時,港臺高校、國外高校在內地招生的步子卻越來越大,尖子生外流日益增多;另外,實行平行志愿的改革,也讓考生“滑檔”風險降低。這些因素都導致今年高校的生源搶奪戰更加激烈,而三本院校的生源戰有可能比往年更加慘烈。
如今年香港大學“逆勢繁榮”,報考申請人數創下歷史新高,達到1.2萬人,最終錄取303人,其中“掐尖”16位各地高考狀元。“等‘高招’開始后再搶已經晚了。”福建廈門一位中學老師說,現在高校對一些優質生源都早早動手爭奪,一些高校從高三上學期舉行的自主招生咨詢階段開始,就已將優質生源鎖定。據新華社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