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開先河的建筑特色
發布時間:2013-09-14 新聞來源:青海日報
馬步芳祖籍是甘肅臨夏,因此,馬步芳公館還具有臨夏回族民居特色。臨夏回族群眾習慣在房子的檐頭、檁榫、磚墻、門窗、廊前等處雕刻牡丹、葡萄等花卉果實圖案,抽象多變的幾何圖案,以及吉祥圖案。古樸典雅,別具一格。馬步芳公館的照壁上,如今還保留有河州的磚雕圖案,有象征富貴的牡丹,還有象征品質高潔、寓意“家以和為貴”的荷花。公館的門窗裝飾,初看與漢式無異,但做工精細、圖案獨特,又具有與眾不同的一面。屋頂則按穆斯林風俗不施吻獸,簡潔大方。
兼顧不同民族傳統風格的同時,公館還不同程度地注入了近代西方建筑設計理念。它用現代的材料玻璃裝配門窗,采光、通風條件較好,特別是貴賓廳中的西式壁爐、仿俄式壁柜,警衛樓中的異型樓梯等的設計都趨于近代建筑。建在貴賓廳里的西式壁爐,用青海海西產的白玉和墨玉砌成,玉面上雕刻著鮮花、花瓶和鏡面的浮雕式圖案寓意平靜,整個爐壁做工精細,色彩斑斕,別具風情。
馬步芳公館彰顯的財富與奢華,在同時期的公館建筑中堪稱一流。回族受伊斯蘭教文化影響,歷來就十分推崇珠寶玉器等奢華物品。而用玉來建造房屋,在歷史上,即使是封建帝王的宮殿里也極為罕見。雕欄玉砌,更多的是出現在詩歌中,作為一種夸張的手法,用以表現奢華的程度。但馬步芳首創先例,把大量的玉石鋪在地上,貼到墻上。馨廬的大門、客廳、走廊、地面、主要房舍的內外墻面、壁爐、護欄等等,都大量鋪砌、鑲嵌玉石,面積達千余平方米,用了大小不等的玉石達八萬塊之多,就連門楣上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題寫的“馨廬”二字都是用玉石鑲嵌而成。而坐落于公館前院正中心、面積約96平方米的用于接待貴賓的玉石廳,內外墻面則全部用玉石雕砌而成,極為壯觀。據史料記載,馬步芳為蓋玉石廳曾用三千士兵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開采玉礦,將礦石從切割、粗磨、細磨、水磨四道工序磨成大小不同的玉磚,最后用加熱的糯米粉粘結砌成。玉石質地細膩,表面光滑、純凈,鑲嵌在墻壁上,效果和今天我們使用的瓷磚一樣,但其價值卻是瓷磚無法比擬的。
因此,作為一名獨霸一方的地方封建軍閥,面對青海本地豐富的玉石資源,再加上血液里對玉石的喜愛洶涌澎湃,馬步芳自然而然地動用了手中的大權,采取有別于漢族封建統治者以銅代金修筑“金屋“的手法,大膽修筑了玉石馨廬。
馨廬所用的玉石,大部分是一種被稱為“羊腦石”的軟玉,主要產于距西寧300余公里的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這些石料質地光滑、細膩,材質較軟,呈乳白色。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采用民和虎狼溝和互助紅崖子溝的墨玉、虎狼玉。和故宮的金、銀等僅作為裝飾不同,馨廬的玉石集實用性與裝飾性于一體,這在建筑史上是一個創新,同時也形成了馨廬獨有的豐富多彩、功能實用的建筑裝飾特點。
公館別具特色的建筑裝飾上還有兩個謎團,人們至今無法解釋。公館前院通向中院之間的隔墻上,墻面用玉石貼砌。墻面面積約5.5平方米,用不同顏色的玉石鑲嵌出復雜的圖案。一塊以縱橫交錯的“一”組成,有人認為這是“卍”字圖形的變形,也有稱“福祿壽”變形體。但這個說法在當地就無法得到承認,因為公館在設計上遵從穆斯林習慣,盡量避免出現鳥獸等圖形,何況“卍”這個帶有濃厚佛教色彩的圖形,即使是變形,馬步芳作為一名穆斯林,應該也是不會同意的。另一塊是由一些上下左右相互對稱的“口”和“一”組成。有些長者甚至猜測這圖到底是當時馨廬的平面圖,或是一幅藏寶線路圖。這兩個圖案到底是和寓意,或者內藏什么樣的玄機,截止目前,無人破解。
正院小門是從接待區通往馬步芳家的必經之路,這個門高2.4米、寬1.2米,連接門框的墻均為用三種玉堆砌而成,下面是墨玉,中間為冰糖玉,上面為白玉,門楣中間鑲有一塊20×30厘米的菱形墨玉,象征“吉”字,使其極具地方特色。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