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構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產業結構
發布時間:2013-09-03 新聞來源:一覽園林英才網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筆者認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產業結構,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產業結構,必須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核心目標。生態文明的本質和核心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因此,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生態文明從價值理念探討向經濟社會建設領域拓展的突破口之一,是我國工業化進程中建設生態文明的關鍵切入點。加快建設生態文明的主要任務是,在人與自然相和諧的前提下,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形成生態化的產業體系,使生態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產業結構,必須實現產業生態化。產業結構生態化,就是依據生態經濟學理論,將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環境的有效保護相結合,以系統化、生態化的方法來經營和管理傳統產業,從而達到資源利用高效化、社會效益最大化、環境損害最小化和廢物循環利用。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產業結構包括:一是生態農業。生態農業是農業向著安全、健康、環保方向發展的新型農業,避免或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的污染,從而達到農村資源、環境與農業生產的整體良性循環。從長遠來看,發展生態農業既有利于生產力持續發展,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增加農民有效收入,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的落后面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二是生態工業。生態工業是依據生態經濟學原理,以節約資源、清潔生產和廢棄物多層次循環利用等為特征,以現代科學技術為依托,運用生態規律、經濟規律和系統工程的方法經營和管理的一種綜合工業發展模式。生態工業包括工業生產過程生態化和產品生態化。
三是生態服務業。一方面,傳統服務業是我國服務業中的優勢行業,必須加大對各商場市場、賓館飯店等傳統服務企業的生態化建設。另一方面,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推動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既包括新興服務業,又包括對傳統服務業的技術改造和升級,其本質是實現服務業的現代化,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產出附加值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等特點。
如西安浐灞生態區在產業發展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的原則,大力發展以高端金融商務、休閑旅游、會議會展、文化創意等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形成了包括高端商貿、會議、會展、金融、信息增殖產業在內的服務產業鏈條。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產業結構,必須以生態科技創新為基礎。科學技術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決定性因素,某一區域的生產技術結構決定了地區的產業結構水平。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進程中,科技創新生態化對于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力開展科技創新生態化,一方面可以加快高新技術產業部門的科技創新步伐,推進關鍵技術創新和信息化進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同時,又可以推進傳統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技術創新,依靠技術創新提升傳統產業,提高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科技含量和競爭力,促進各產業協調發展。另一方面,可以從根本上降低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源消耗,提高效率、減少污染、保護生態,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從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轉變,從而切實提高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
如新疆和田地區自2003年啟動了“新疆重點風沙區生態修復與農民脫貧生態建設工程”的試點項目。2006年11月,中國-UNDP(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綠色扶貧和田地區紅柳大蕓種植項目正式啟動。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技術創新生態化,成功地把“沙漠人參”——大蕓寄生于紅柳根部種植,使紅柳在防沙的功能外,又具有了經濟價值,成為一種環保的經濟作物。農民通過種植紅柳并在其根部培育大蕓,實現了生態修復與增收的雙贏。到2010年,新疆和田地區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紅柳大蕓培育基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環境系統協調發展。以紅柳大蕓種植為主的可再生能源開發與生態修復行動,提升了這一區域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探索出一條“以綠養綠”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本文章由一覽園林英才網提供(http://yl.tmjob88.com/)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