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解決了 造林開始了
發布時間:2013-07-11 新聞來源:一覽園林英才網
國家林業局7月10日宣布,正式啟動實施長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珠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太行山綠化、平原綠化三期工程建設(2011—2020年)。到2020年,國家將投資2128.7億元,完成造林2167.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平均提升4.1%以上。
生態形勢仍不容樂觀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永利介紹,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先后啟動實施了長江、珠江流域防護林體系建設和太行山、平原綠化工程,開啟了我國針對“江、河、山、原”等特定地域的生態治理模式探索。
2001—2010年,“長、珠、太、平”四項工程二期建設順利完成。國家和地方總計投資1098.5億元,完成造林1174.2萬公頃,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分別增加了4.7、12.2、7.7和1.3個百分點。長防工程區土壤侵蝕量每年減少2.3億噸,洪澇災害明顯減輕;珠江流域的東江、西江、北江中上游水質持續保持在二類以上,重點水庫水質保持在一類以上,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的飲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證;太行山區綠化面積不斷增加,水土流失面積逐年縮小;平原農區的風沙、霜凍和干熱風災害持續下降,為我國糧食“九連增”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雖然二期工程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我國長江、珠江流域,平原地區和太行山區的生態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工程區尚有1573萬公頃宜林荒山荒地亟待造林綠化。長江、珠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嚴重的情況沒有得到完全遏制,生態建設任務依然繁重。太行山區的宜林地立地條件越來越差,造林綠化難度越來越大。平原地區農田林網體系不健全,防護功能滿足不了農業生產發展要求。
三期工程針對性治理
張永利介紹,三期工程將以長江、珠江流域江河湖泊沿岸,平原地區重點糧食主產區和太行山水源涵養區的生態防護為重點,工程范圍覆蓋全國1959個縣,工程區劃分為34個治理區,分別明確了更有針對性的主攻方向和采取更強有力的治理措施。其中,長防工程分16個治理區,重點是洞庭湖、鄱陽湖和丹江口水庫,即“兩湖一庫”防護林、生態脆弱區水土保持林和江河源頭的水源涵養林建設。珠防工程分為5大治理區,重點是南北盤江、東北江、左右江、紅水河以及珠江中下游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林的建設。太行山綠化工程分7個大區,建設重點是桑干河、大清河、滹沱河、滏陽河、章河、衛河、沁河等7條河流流域的53個水土流失治理重點縣(區)。平原綠化工程分6大片區,明確將404個產糧大縣列為建設重點,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三期工程投入增加近4倍
國家林業局造林綠化管理司司長王祝雄介紹,三期工程規劃總投資達2128.7億元,比二期規劃投入476.7億元增加1652億元,增幅近4倍。其中,人工造林平均每畝投入700元左右,比二期平均增加2.5倍。加上社會各界的投資投勞,三期工程建設資金不足的困難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針對一期和二期工程建設出現的低效防護林問題,三期工程安排了1069.9萬公頃的低效林改造任務,比二期工程增加295.86萬公頃。
“經過多年建設,條件較好的區域基本實現了綠化,剩下的多是難啃的硬骨頭。因此,加強長江流域等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必須把依靠科技進步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始終。” 國家林業局造林綠化管理司劉道平處長介紹,三期工程要狠抓重點難點技術研究,抓緊開展抗旱澇、鹽堿等抗逆性植物材料新品種培育、困難立地造林、低質低效林改造、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攻關,盡快取得突破。
來自一覽園林英才網 http://yl.tmjob88.com/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