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遠景規劃:10條穿江地鐵隧道
發布時間:2013-08-30 新聞來源:一覽監理英才網
一覽監理英才網獲悉:昨日上午,《武漢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2013——2049年)》初步方案在武漢市民之家公開展示。初步方案共有兩個,描繪了武漢地鐵發展藍圖,并征求市民意見。
武漢市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有關負責人昨日介紹,根據規劃,到2017年,武漢市將建成投運7條地鐵線路,初步構筑銜接三鎮的軌道交通骨架網絡。除了已運營的1號線、2號線外,還包括正在建設的3、4、6號線,今年準備開工的7、8號線。到2020年,還將有3條地鐵線建成投運,分別是5號線、機場線、11號線(東、西段),這些線路已上報國家待批準。
以上10條線路為武漢軌道基礎線網,總長度292公里。 在基礎線網基礎上,考慮到武漢長遠發展需要,本次規劃又新增了一批新線路,主要結構是“一環串三鎮,十射聯新城”。其中地鐵環線是首次規劃。 武漢市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專家介紹,國內外特大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均形成了“獨立環線+放射”或“組合環線+放射”的線網形態,有利于形成城市副中心,疏解核心區交通壓力。其中環線主要有獨立環線(如莫斯科、東京等)和組合環線(如巴黎、首爾、中國香港等)。本次規劃武漢主城擬設置“獨立環線”,疏導核心區客流,強化主城功能和三鎮溝通。
經過分析研究,“獨立環線”的適宜規模為40-60公里,編號為12號線,目前有2個方案:方案一從武漢火車站到武漢火車站,全長57公里,聯系三大火車站、王家墩商務區、四新地區、沙湖等城市重點功能區。方案二覆蓋范圍比方案一更大,全長60公里,由漢口火車站至漢口火車站,聯系漢口火車站、古田、四新、南湖、省級行政中心、東湖風景區。哪個方案好還請市民多提意見。 地鐵環線設有2條過長江隧道、1條過漢江隧道,建設難度、投資額預計將是各條線路中最高的。
武漢目前已建成7座長江大橋,1座在建,3座待開工。按本次規劃,武漢未來將有10條地鐵隧道穿越長江,地鐵過江隧道的數量幾乎與長江大橋相當。
目前,武漢已建成的地鐵過長江線路只有1條,即去年開通的地鐵2號線。在建過江線路1條,即4號線二期,預計明年底通車。擬開建2條,即7號線、8號線。未來規劃的過江地鐵隧道還有6條,分別是:12號環線地鐵的2條過長江隧道;13號線,金銀湖至左嶺;15號線,武漢火車站至陽邏北;16號線,徑河至龍泉山;17號線,徑河至豹澥。
在本次規劃中,還有一些線路屬于加密線路,可以為其它線路分流。最典型的屬14號線,走向幾乎與武漢輕軌1號線平行,線間距也不大。
規劃專家介紹,1號線因為規劃、建設得比較早,采用的是高架形式。受用地限制,其車站不可能建得很長,因而采用的是4B編組形式,也就是說列車只有4節車廂,能容納的乘客遠比地鐵2號線(6節車廂)少。目前,1號線每天客流量達20多萬人次,已經十分擁擠。隨著武漢地鐵軌道不斷延伸、換乘客流增多,1號線的客流量還將增加。因此,有必要規劃一條平行線路為其分流。 14號線起于東西湖走馬嶺,止于江岸后湖,全長43公里,設站32座。
本次規劃編制工作由武漢市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牽頭,法國賽思達(SYSTRA)、香港弘達(MVA)兩家國際知名交通規劃機構以及鐵四院等國內相關單位共同參與。今年10月將召開全國專家評審會,11月-12月按程序上報市政府審批。
新規劃實施后,武漢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將達到60%,而軌道出行占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也可達60%。三環以內軌道線網密度達到1公里/平方公里,市民平均每步行800米就可見到一個地鐵站。該密度與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新編制的軌道線網密度指標持平。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