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全國首建深隧防內澇 總投資250億元左右
發布時間:2013-10-23 新聞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巴黎的下水道能撐船,中國的排水管只能跑老鼠。”近幾年,每逢中國的城市遭遇洪澇災害,這句話總會被提及。
2010年5月,廣州市遭到暴雨襲擊,造成6人死亡、千余輛私家車浸于水中。地下排水系統的建設不足無疑是關鍵所在。對此,廣州也曾經想過通過改造排水管道提升排水標準,但現實是城市道路地下淺表層的管線已經十分復雜,根本容不下管徑更大的排水管,只能“向地下要空間”。
在最近幾天廣州召開的深隧系統專家咨詢會上,廣州建設深隧的整體規劃首次披露。按照規劃,廣州將西起大坦沙、東至大濠沙島,沿珠江建1條臨江主隧道,另外還有7條在河涌底下的分支隧道,隧道總長86.42公里,并在黃埔區大蠔島上建一座大型初雨處理廠,總投資250億元左右。這也將是內陸首個開建深隧的城市。
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潘勇此前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如果一個城市地勢很高,自然很多事情就不會發生,但廣州在珠江水邊,所以必須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做具體的分析,“做這個深隧肯定是很有好處的。這個肯定是越早做越好,不能等出了問題才關注,否則代價很高。”
深隧建設將主要在廣州中心老城區。廣州市水務部門在咨詢會上介紹說,類似像白云、芳村這些外圍區域仍處于城市建設發展階段,在城市建設和用地規劃上具備在淺層排水系統規劃和建設的條件,因此不進行深層隧道的規劃和建設。中心老城區的排水系統標準較低,83%的排水管道設計標準為“一年一遇”,有些甚至是半年一遇,僅9%的管道標準達到“兩年一遇”,降雨量過大時很容易發生內澇。
因此,建設深隧系統的目標是,緩解廣州市城區“內澇”問題,排水標準由現在的0.5~1年一遇提高到5年~10年一遇;削減流域70%以上的初雨徑流和合流制污水溢流污染,改善珠江水質。
其中,東濠涌深隧試驗段即將向社會公開招標,最快年底開工,投資約6.9億元,預計工期約2.5年。目前東濠涌流域5年一遇較嚴重的水浸點為29個,深隧系統工程完工后,結合淺層系統改造,可以使范圍內淺層排水標準提高至5年一遇。
在費用方面,東濠涌深隧項目立項前,廣州市水務局也曾考慮過多種方案,比如“雨污分流”、“設置調蓄池”等,但每種方案都無法解決行洪不暢等問題,也無法提高排澇標準,而且像雨污分流方案投資巨大,達16億元,遠高于深隧方案。
既然是深隧,那么究竟有多深呢?根據專家介紹,地下0到15米是管道層,20至30米是交通層,主要是建地鐵;因此深隧層要建到地下30到40米。
而要解決水浸問題,光靠建設深隧是不可能一勞永逸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郝天文提醒,不要認為建了深隧就能徹底解決廣州的內澇和水污染問題,還必須配合其他的措施。尤其是深層排水系統要與淺層排水系統共同發揮作用,地下各個層次的空間規劃要緊密而有效地銜接。也就是說,在建設深隧的同時,還必須對淺層排水系統聯動改造。
以東濠涌深隧建設為例,在建設深隧的同時,該項目還包括了淺層排水系統的改造,建立起150公里的淺層排水系統、3.85公里的河道系統和1.7公里的深隧系統。東濠涌深隧項目肩負的意義重大,如果成效顯著,或許將來很可能成為其他城市借鑒的樣本。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