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中國,綠色建筑
發布時間:2013-08-19 新聞來源:一覽鋼構英才網
我國在3年前就開始呼喚低碳生活,綠色建筑。而鋼結構作為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循環低碳建筑,伴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正在快速崛起,引起鋼鐵業人士的關注和重視。開發鋼材新品種,滿足鋼結構用鋼市場需求,對鋼鐵企業不說任重而道遠。
目前,除卻遠大集團欲建的“天空城市”喊出了“六節一環保”的口號外,國內住宅小區建設中的最高標準是“四節一環保”,即: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國際上,在發展綠色建筑方面有一個廣為流傳的“三R原則”,即:reduce(減少)、reuse(再用)和recycle(再回收)。這些都應該成為中國發展住宅產業恪守的信條。
當今,我國建筑鋼結構產業已經形成一個巨大的產業,僅主體鋼結構制造業的產值就超過600億元,已經形成了以鋼材生產、鋼結構設計、構件加工及制作、構件安裝以及相關聯產業的一個產業鏈。建筑鋼結構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帶動了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同樣拉動了鋼結構用鋼的需求。目前我國鋼結構用鋼存在品種少、質量差的問題,亟待改變。用于鋼結構制造業的鋼材數量大,質量高,品種多,有普鋼,有優鋼,有特鋼。其中優特鋼占很大比重,尤其是低合金高強度鋼材,耐候鋼、耐火鋼、超高強度螺栓、高性能彩涂鋼板、高檔合金板等,其需求量也日趨增多。
目前,我國鋼結構用鋼的量還不大,這與我國鋼結構建筑普及率不高有著直接關系。在美國、日本這些鋼結構建筑普及程度高的國家,鋼結構用鋼量已經達到了鋼產量的30%,而我國鋼結構產業的用鋼量還不到鋼產量的10%。造成這么大差距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個是“我國的鋼鐵企業還是習慣等用戶找上門,而不是主動研發和積極推廣高性能的鋼鐵產品。”一些鋼結構業有關專家這樣認為。一些鋼結構制造業的生產經營者也認為,部分鋼鐵企業對鋼結構制造行業的關注度不高,有的鋼廠都不愿意承接幾百噸、幾千噸的小批訂單,加上有些高性能鋼材,包括高強度鋼、高抗震性能鋼、高焊接性能鋼,以及特厚鋼板和超薄鋼板等材料的生產存在量少、質差等問題,因此他們所需的鋼結構產品幾乎都來源于進口。由此形成了一種極為怪異的現象:一方面我國鋼鐵行業產能嚴重過剩,大量的鋼材積壓在鋼廠的倉庫里賣不出去,鋼廠盈利大幅縮水甚至面臨虧損;而另一方面,一批鋼結構用戶企業拿著訂單卻找不到廠家生產,所需的鋼結構用鋼需要大量依賴進口。
鋼結構領域很大,尤其是鋼結構綠色建筑體系,它將打破房地產、建筑、機械裝備制造、綠色建筑、新型建材、防災減災、家電廚衛裝修等產業之間的界線,集合成為一個新的循環型建筑工業化產業體系;還可將房地產業的資金重新回流到現代制造業等實體經濟中來,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從長遠來看,它是一種國家戰略資源儲備的新興產業,可以藏鋼于建筑,藏富于民,造福子孫萬代。因而這些年,我國鋼結構建筑和住宅正在持續發展,據初步統計,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湖北、內蒙古等省市已經開發或建成的鋼結構住宅超過1000萬平方米,北京奧運會的“鳥巢”、“水立方”、中央電視臺新辦公樓、上海環球中心等一大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鋼結構建筑,成為我國采用鋼結構為建筑主體結構的應用典范工程。而且我國鋼結構也走出了國門,開拓國際市場。諸如,寶鋼制造的鋼結構將在智利大型建筑物中亮相,承擔支撐與構建電力設施的重任。這也是繼巴西之后,寶鋼鋼結構進軍南美市場獲得的又一份海外訂單。
今年5月26日,隨著首節鋼柱的精準就位,廈門中航紫金廣場B塔樓鋼結構工程正式進入施工階段。中航紫金廣場分A、B兩座建筑高度均達194.3米的超高層建筑,均采用鋼管混凝土鋼框架-核心筒結構體系。其中B塔樓與酒店屋頂鋼結構之間設計有桁架連廊結構,最大焊接板厚為40毫米,重量超過100噸。另有一棟建筑高度為79.60米五星級酒店、大型集中商業區和配套裙房等建筑,總建筑面積325941.06平方米,總用鋼量約1.5萬噸。
確實,我國鋼結構產業迅猛發展,鋼結構用鋼量日趨增多,亦加速了鋼結構用鋼的生產和研發,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其中之一高性能鋼材包括高強度鋼、高抗震性能鋼、高焊接性能鋼以及特厚鋼板和超薄鋼板等材料的生產存在量少、質差等問題。業內人士指出,建筑鋼結構具有“輕質、高強、塑性好”優勢和“輕、快、好、省”的特點,除了具有輕質高強性、優異的材料性能、制作安裝工業化程度高、宜拆卸和較好的耐久性等優勢外,還具備有利于節約資源、減少碳排放、可循環利用、有效實現“四節一環保”的綠色要求的優越性。因此,鋼結構所用的鋼材同樣要求重量輕、強度高、耐腐蝕,而目前一些鋼結構工程“笨、重、大”,凸顯鋼結構用鋼存在的缺陷。諸如,采用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替代碳素結構鋼(Q235)可節省鋼15%-20%,并減少結構的自重。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應可用于大型結構、重型結構、大跨度結構、高層建筑、橋梁工程、承受動荷載合沖擊荷載的結構,可減輕結構物的重量,節省大量鋼材。
我國鋼結構產業面臨新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一是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差距主要表現在建筑用鋼比例小,鋼結構住宅比例小。二是來自科技創新的挑戰,主要是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適應不了鋼結構住宅產業化的需求。三是來自標準規范配套完善的挑戰,缺少鋼結構住宅、金屬墻、屋面,新型節能材料如水性油漆等的標準、技術規范等。特別是鋼結構的深化設計標準與規范沒有針對行業的標準。目前我國針對鋼結構的國家標準有8項,行業標準有25項,地方標準有10項,鋼材、鋼制品與材料標準46項,緊固件標準5項,焊接材料標準11項,設計標準圖集不完全統計22項。四是來自產業發展政策制定的挑戰,如今還尚未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鋼結構住宅的推進政策。
不過,隨著我國“新四化”的實施,我國鋼結構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前景十分廣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視察時提出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道路。在“新四化”目標中,堅持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將成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成為新的經濟轉型時期我們制定目標和政策的重要依據。
根據這一目標,鋼鐵企業要進一步提升鋼結構用鋼的質量,加大品種開發及推廣應用的力度,要增加結構用高性能鋼材及連接材料的品種,擴大薄壁H型鋼等經濟型材的出產;完善建筑結構用鋼材系列的產品與應用尺度;推廣耐候鋼、耐火鋼、彩涂板等鋼材的應用;開發超高強度螺栓、高性能彩涂鋼板、高檔合金板等,力爭我國的鋼結構建筑所用的鋼材基本實現國產化。
業內人士提醒鋼鐵企業,隨著國家對環保的日益重視,綠色、節能建筑將成為未來城市建設的重點。在城鎮化建設的推動下,綠色鋼結構建筑的市場規模將非常大,預計有上萬億元的巨大市場正在加速形成。對鋼鐵企業而言,轉變觀念、進軍鋼結構產業,不失為實現轉型發展的一條新路。政府和鋼鐵企業都應對鋼結構產業給予更多的重視。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