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或將成為下一個經濟自貿區
發布時間:2013-10-16 新聞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上海獲批自貿區后,長江經濟帶的武漢,繼重慶之后,也在積極申請自貿區。
記者近日從武漢市商務部門采訪獲悉,盡管官方暫未公開就申請自貿區表態,但目前已有相關部門在做前期籌備工作。
據悉,武漢市正以陽邏、沌口、東西湖園區整合的“一區三園”,申建武漢江北綜合保稅區,這或將成為內陸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保稅區,亦是武漢邁向申請自貿區的重要一步。
武漢“地基”已打好
9月份上海自貿區獲批以來,中西部地區高度關注。安徽迅速出臺對其影響的分析報告,稱或在上海自貿區設立對外開放窗口,對接上海產業轉移,開展定點招商。而長江上游的重慶和武漢,已在緊鑼密鼓的籌辦申報。
“上海自貿區是先行先試,這就意味著經驗可以復制,試點有望擴容。”武漢大學[微博]教授伍新木告訴記者,從以往改革經驗來看,某一區域先行總結后,會進入擴容期,武漢、重慶布局自貿區是可能的。
近日,武漢宣布,將申報建設武漢江北綜合保稅區。若該綜合保稅區獲批,武漢將擁有我國內陸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保稅區,成為內陸航運功能最齊全、配套最完善的對外開放大平臺。
據當地媒體報道,相關申報材料已送到省政府,由省政府上報國家海關總署。
“這意味著武漢申報自貿區的‘地基’已經打好。”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表示,武漢的優勢在于,長江經濟帶已經上升到新的國家戰略增長極,沿江開發成為重中之重,而上海要帶動區域發展,也應該有相應的二傳手。
不過,相對重慶較為公開的姿態,武漢官方暫無明確表態。本報記者從武漢市商務部門獲悉,關于自貿區的相關籌辦工作,目前正由武漢市政府政策研究室負責。商務局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們一直在關注上海自貿區的內容,也在積極學習相關政策。
本報記者聯系相關籌辦部門,對方一直保持低調,未予回復。
期盼分享政策紅利
長江經濟帶重要城市競相籌備自貿區,反映了內地期盼分享政策紅利的心態。
湖北省物流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陶君成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內地一直在追趕沿海,“別人爭取了,我們也要爭取,這樣才能有更多便利,同時,我們更要用好政策”。
湖北省一位物流行業業內人士稱,近些年武漢的產業跟保稅區的融合還待提高。以成都為例,機場離保稅區近,相關對接配套做得較好。而武漢的一些企業,因對接不方便,多把貨物拉到外地通關。
“用好政策,一方面是軟環境建設,如保稅區涉及跟多個部門打交道,讓很多企業感覺不便,另一方面是硬環境,相關配套設施建設要跟上。”上述人士稱。
伍新木也提到,對于長江經濟帶的中西部城市來說,不管國家批不批自貿區的帽子,都可以向上海自貿區學習借鑒,例如政府行政審批改革以及對民營經濟的開放度。
“國家近期可能不會再批自貿區,內地應該先用好自己的政策,‘帽子’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他總結說。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