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建筑師從“算說了”變為“說了算”
發布時間:2013-08-21 新聞來源:福建日報
近10年來,大體量、超高層的新特建筑在各個城市拔地而起,同時也帶來了千城一面的負效應。對此,在日前召開的首屆中國地產設計創新論壇上,一些建筑規劃師直言:城市建筑長成什么樣,市長說了算,建筑師只能是算說了。
目前,我國不少城市爭建國際化大都市,爭建中央商務區,爭建超高層建筑。正在建設的摩天大樓總數已經超過200座,相當于美國現有同類大樓的總數。5年后,我國的摩天大樓總數將超過800座。而這些建筑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案,大多盲目崇洋,或是歐陸風,或是迪拜版,缺乏城市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個性特征。人們在大城市,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大馬路、大廣場、大草坪。而大量的城市居民小區,也仿佛成為流水線上批量生產出來的產品。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要有特色,建筑設計要有地方文化個性,這在認識上并不存在爭議,可為什么城市建筑趨同化又是那樣的不可逆轉呢?筆者認為,這需要從兩方面去分析。
一方面,從社會經濟根源來看,工業化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文化價值取向,以其巨大的誘惑力、影響力,打破了地域文化個性賴以生存的空間界限和文化界限,信息技術的發展進一步助長了這種趨勢。近些年來,建筑設計出現的全球化趨向,就是對這種現象的詮釋。
另一方面,“規劃規劃,紙上畫畫,墻上掛掛,抵不過領導一句話”。從決策者和設計者關系的角度來看,對城市建筑設計方案有最終拍板權的,往往是行政權力的象征—市長,而非市場力量的代表—規劃設計師。這是造成千城一面的體制上的原因。不可否認,現在一些地方領導本身不懂城市規劃、建筑美學,為了追求任期內的政績效應,憑個人主觀意志行事,愛搞面子工程,往往忽視了城市的文化積淀和個性風格,熱衷于模仿大都市的設計模式,一味追求高、大、全,無視建筑師個性和理想的張揚。去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已達到52.57%。在加速發展的進程中,千城一面導致不少城市魅力盡失。對此現象,著名建筑學家吳良鏞先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個性缺失是當前城市建筑規劃建設中的最大弊端。
千城一面的背后是千城一法。目前,我國僅有一部城市規劃法,而且該法側重規范城市新區開發和舊區改建,對城市建筑設計基本沒有提及,地方性法規也鮮有這方面的規定。所以,改變千城一面的局面,首先需要依法界定市長和市場在城市規劃中各自的權力義務與法律責任,讓市長權力歸位,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城市建筑設計多靠市場、少靠市長,也需要建筑設計師們具有良好的職業操守、過硬的業務功底、厚實的文化修養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面對千城一面的現象,作為城市面貌和靈魂的塑造者,建筑設計師們也應當認真思考:究竟應該如何規劃城市建筑,才能讓我們的城市富有時代特征與文化個性,從而以自己獨特的建筑魅力笑傲歷史,成為子孫后代永遠的驕傲?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