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建筑”和“丑陋雕塑”出現是審美疲勞嗎?
發布時間:2013-01-19 新聞來源:一覽設計英才網
建設“美麗中國”的美好藍圖中,是具有生活功能和審美價值的城市公共空間,承載著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然而,各地涌現的“丑陋建筑”、“丑陋雕塑”也在不斷挑戰著“沒有最丑,只有更丑”的視覺和心靈底線。中國城市的“美麗”到底在哪里?到底是誰的審美出了問題呢?
城市讓生活美好,然而什么樣的城市才能讓生活更美好,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是見仁見智。但可以肯定的是,讓生活更美好的城市一定是美的,是以人為本的,讓人身心愉悅的。可是當市民某一天走出家門的時候,充滿希望地去工作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每天路過的某地矗立起一座拙劣、丑陋甚至有點嚇人的雕塑時,恐怕這生活,就多少有些不那么美好了。一覽設計英才網從官方了解到2012年末,一項關于“中國十大丑陋雕塑”的網絡評選火熱出爐,武漢《生命》雕塑、重慶《記憶山城》吊腳樓雕塑、昆明《靈魂出竅》雕塑、昆明大觀園《裸女》雕塑、北京望京新地標等榜上有名,值得一提的是,票選前三位的最丑作品,均是具有現代感或觀念類的作品。
一覽設計英才網李女士認為:從專業的角度看,入選“十丑”的某些雕塑根本不算丑陋,而真正丑陋的是雕塑卻并沒有上榜。比如位列第一的著名雕塑家傅中望的作品《生命》,是2000年從上百個方案中選出來的,由非常鮮明的現代雕塑語言構成。只因后來周邊環境惡化,其后期維護有疏漏,所以視覺上才會不雅。為什么老百姓選它?如何讓老百姓接受雕塑語言?這里面有專業眼光和大眾審美之間存在的差異,也是雕塑家、理論家應該關注的問題。
一尊雕塑,矗立在城市內,應該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氣質與內涵,代表著千千萬萬老百姓的精神和靈魂。城市管理者應該替城市和市民把好關,任何官員、任何專家、任何藝術家,都不應該超越市民的標準。畢竟公共藝術是大眾的藝術,不是媚俗、低俗,也不能只做少數。同時,大眾也應該提高審美眼光。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