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上海都市計劃”做了 哪些規劃?
發布時間:2014-06-27 新聞來源:東方早報
“大上海都市計劃”遠期以50年計劃制定,根據該計劃,未來50年即2000年左右,上海人口將會達到1500萬人。面對城市更加擁擠,“大上海都市計劃”建議對上海未來 (論壇)的土地使用進行規劃,住宅用地占總面積40%,工業用地占20%,綠地 (論壇)占32%,街道和交通線路占8%,把人口密度控制在每平方公里1萬人。當時規劃者已經充分認識到上海土地緊張,所以建議上海住宅不應學英美,而是發展較小的住宅單位——弄堂房子或公寓,并且工業應向郊區遷移。
規劃者對當時上海的交通問題頭痛不已,因此在做新區規劃時要考慮的問題是不要造成交通擁堵,所以他們對新區采取了“就近”原則:就近工作,居住地與工作地的距離,須在半小時步程之內,使市民日常往返,節省生活費用和工業生產成本;就近入學,學生每日上課路程,須在15分鐘步程之內;就近消費,每個社區都要有糧食和日用品商店;就近娛樂,市民休憩場所離居住地30分鐘以內步程;就近辦公,行政機構所在地離住宅區45分鐘步程;工業區和住宅區的位置要有規劃,避免工業噪音和污染危害居民。
規劃者充分認識到港口對上海的重要性,盡管當時上海已經成為世界大港,但他們發現上海并沒有一個真正港口,“有的只是中外商人自行建造的老式內河碼頭。又因為整個商業是投機性的,大家都投資建倉庫,卻不顧及碼頭設備。”按照他們的計劃,要新建吳淞港,因為吳淞附近,水深河廣,是內河港的理想位置,預計將來吞吐量為4000萬噸。吳淞港港區建議集中在蕰藻浜。
現在上海深水港選在了洋山,當時規劃選址是乍浦,“浦東半島的外圍,都是沙灘,只有西南附近乍浦,水深70英尺以上,是本區域內海洋船港最佳地點,是客運和貨運最佳船運的終點。”他們還計劃,將來要有運河連接乍浦和黃浦江。
在規劃了港口之后,規劃者也想到了自貿區 (論壇)(自由港)問題,對于吳淞港,他們認為吳淞港區域要為未來自由港做好規劃,總面積達19平方公里,將來年吞吐量1億噸。但規劃者總體而言對自由港持謹慎態度,“本市設自由港之可能性甚少,然本問題純屬政治經濟問題,系乎國家政策。大上海區域倘認為有自由港之需要,則同仁等建議在乍浦設置。因黃浦兩岸連接市區,實無法防范走私及杜絕流弊也。”
“大上海都市計劃”有大量關于上海交通的規劃,比如他們規劃了上海城市區域鐵路線:延長浦東鐵路線,經由南匯、大團、奉賢進而連接乍浦、金山衛、松江;浦東的另一新線由上南鐵路的三林作起點,與黃浦江及新運河平行,至柘林(奉賢)附近連接南匯、奉賢新線。在本市市區內,加修鐵路新線,從吳淞經蘊藻浜至南翔,連接京滬線;從北站經虹橋至青浦,連接乍浦蘇州線;從南站經浦南閔行至松江,接連滬杭線。
他們還規劃了6條市鎮電氣化鐵路線:1.從吳淞港經江灣、虬江碼頭、楊樹浦、北站、普陀 (論壇)而達虹橋;2.從吳淞鎮經江灣、閘北、外灘、南市、南站、龍華機場、龍華而達松江;3.從蕰藻浜經大場機場、普陀、善鐘路(今常熟路)到龍華港;4.從北站經中山路、龍華機場、浦南、閔行到達松江;5.從南市經外灘、環龍路(今南昌路)、陰山路到中山路;6.從南翔經北站、西藏路、南站而到川沙和南匯。
規劃者當時并不贊成 (論壇)在上海造地鐵,因為造價和維修難度,“實在太不經濟。”市內鐵路,他們傾向于高架鐵路,類似于現在的3、4號線的輕軌線。
由于規劃者對吳淞港和乍浦港的重視,所有城市鐵路線都圍繞著港口在規劃,并修建車站,根據規劃在吳淞和乍浦港附近,設置貨運站。鐵路客運站,將來以北站為總站,擴充北站,北站出入口由寶山路移到西藏路,這里也是市區高速電車的總站,從此北站將成為交通中點。此外,還要修建新吳淞港站、新南站。
當時上海已經有4座機場,分別是民用的龍華機場、軍民合用的江灣機場、軍用的大場機場以及軍用訓練的虹橋機場,規劃者認為,江灣和虹橋不予以保留,因為離市區太近,根據規劃,大場機場將作為國際航線和國內遠程航線機場,龍華機場主要供國內航線使用。上海目前對機場的規劃,幾乎全盤推翻了這些民國規劃者的計劃。
根據“大上海都市計劃”,上海將修建城市環線,城市環線以中山路為基礎,從而放寬。這一規劃類似于現在的內環 (論壇)線。上海還要修建城市主干道,南北線為西藏路,并與中山路連接;東西線與蘇州河 (論壇)并行,從外灘一直到中山西路,并與虹橋的主干道連接。這一規劃類似于現在的南北高架線和延安路高架線。
事實上,當時的規劃者已經規劃了6條封閉高架,設計時速是90—100公里。雖然他們已經認識到用加寬道路來增加交通量,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但他們也迷信解決上海交通問題的方法之一是造高架,“用放寬的方法來處理交通負荷過重的道路的最大缺點,還是費用浩大,改善交通充其量是細微而已。解決交通問題,最有效、經濟的辦法是直通干路和次干路結合。”
“大上海都市計劃”還規劃了6條城市高速公路,并通往南京、蘇州、杭州、甚至計劃沿長江去往華中。(文章轉自東方早報)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