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房屋質量通病的分析
發布時間:2013-10-15 新聞來源:一覽建工英才網
之前消費者協會曾經發布過一份商品房的滿意度調查報告,根據報告的真實調查數據顯示有約40%的消費者民眾反應國房屋質量的各種問題,對房屋質量方面的改造和維護剖有微詞,而且通過物業公司也的確有進行過維修和補救,但是收獲的效果甚微。
盡管目前各級的建設廳、局的主管部門以及行業協會都在大力的組織全國建筑施工企業的“創全優工程”活動,雖然讓創建精品工程成為了行業的主流現象,不過還是有大量的新聞和媒體報道出了不少的工程質量粗糙、低下的狀況依舊還在上演,建筑的質量病癥還存在這。
我們不禁要思考了,這個房屋建筑的質量問題是怎么出來的?出來之后有沒有什么很好的解決方法?為什么會成為全國的建筑業通?
既然要治病,那么總得先弄清楚病因才能對癥下藥。
一覽建工英才網通過采訪施工現場的實際操作員工,以及大量的一線工程負責人,總結并且得出了以下5個原因。
第一、各個建筑樓層尤其是寫字樓的裝修過于頻繁。很多住宅還在毛坯房的時候,業主就在裝飾裝修的施工過程中,有些施工員工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或者是自身缺乏了對于建筑行業的專業技能知識,于是對于原本無恙的房屋結構進行了破壞性的改造,或多或少的影響到了一些質量隱患。
試問在很多一線城市的商業中心區,基本上每一年都會有新的公司成立,公司開業之前,自然會先把舊的環境進行徹頭徹尾的大改造,次數多了,對于房屋質量的影響也就慢慢的多了。
第二、由于目前社會的人工成本不斷的增加,為了獲取足夠的利潤,過度的壓縮了工程的實際施工成本。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有一些業主單位為節省成本,找一些資質不高的設計單位做設計,或甚至直接的拿現成的圖紙依葫蘆畫瓢。因為設計費用的壓縮,缺乏對現場的實際結合,導致工程的先天不足。
另外,除前述的設計問題外,在施工隊伍的選擇、材料的挑選等方面都大大縮水,導致工程質量得不到根本保障。
第三、作為施工方,有一些施工單位的管理和技術水平還比較落后,更有一些資質水平較低的施工團隊,依舊停留在以經驗為主的管理模式,在思想上對于工程的質量重視程度不夠,同時在管理中又缺乏一定科學的質量監控體系,沒有能夠監管到整個施工過程。
第四、普遍存在著半手工化半機械化的建造方式。當前我國的建筑行業還處于勞動力密集階段,大多數的施工單位還主要通過人的經驗和手工進行作業,而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鄉建筑隊伍發展迅猛,施工一線充斥大量農民工,如果對他們缺乏技術培訓或管理不夠,易因施工技術力量薄弱,產生工程質量問題。
第五、自然而然就是第三方的監督監管部門的放松警惕造成的。中國傳統的人際關系裙帶模式很難做到一刀切,在做好公關之后,很多的監理雖然掛名監理,但是經常在現場工作的時候“監”而不“理”,名不副實,對于工程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漏、錯地方也不嚴格把控,礙于人情和面子,對工程質量睜只眼閉只眼,能過則過,助長了質量問題的滋生。
綜上所述,當前房屋建筑質量問題尤其是涉及商品住宅的質量問題缺乏有效社會監督機制約束。購房人遭遇住房質量問題后,在與開發商、物業交涉的過程中處于不對等的地位,常因為投訴無門或處理不力,感到無力、無助。
當普通的消費者積攢了十年的積蓄購買了一套住房,卻發現了各式各樣的安全隱患,如此消費者當然不買賬了。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qq空間 | 新浪微博 | 人人網 | 豆瓣網 | MSN | 騰訊微博 |